跳转到主要内容

Journal of Hydrology, Vol529, P1-10, July 2015

田波a,*, 周云轩a, Ronald M Thom b, Heida Diefenderfer b, 袁庆a

a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上海, 200041

b  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 美国, 华盛顿州, 西雅图,98060

关键词:国家湿地清单,遥感,湿地变化,formosat,上海,湿地复杂性

       全球河口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广泛影响,近三十年来,高强度流域开发和海岸工程已对我国河口及邻近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威胁和直接影响,表现在近海与海岸带湿地不断退化和丧失,湿地结构和功能不断发生变化,生态服务能力持续下降。为辨识、区分和分析评估人类活动和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海岸带湿地的影响,其前提和基础的科学问题之一是如何从时间、空间以及不同研究尺度上定量、精准的获取滨海湿地现状和变化趋势。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云轩教授、田波博士等海岸带湿地遥感研究团队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项目支持下,以河口城市上海为例,系统性的开展了中高分辨卫星遥感数据在海岸带湿地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1)通过对比研究国际和我国对湿地的定义和湿地分类系统,构建了上海地方湿地调查监测分类体系和调查标准;2)研究构建了基于面向对象和专家知识分类的高分辨卫星影像数据的湿地识别方法,基于该方法,首次利用Formosat-2米级卫星影像数据、海图数据、现场校验对上海全市5大类13种湿地类型进行了精准调查,获取了全上海湿地资源总量、类型结构及时空地理分布数据;3)基于不同年度、季相和潮位的中分辨卫星数据湿地遥感指标计算和空间组合分析,结合社会经济要素指标,得到近三十年来长江河口湿地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该项研究的社会应用主要有:1)为国家提供完整可靠的上海市第二次全国湿地调查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该成果已于2015316日经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广泛应用于地方各级湿地管理机构对湿地日常保护和部门业务化运行管理中;2)已应用于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中的《上海市生态空间规划》与生态红线划定方案中,为上海市制订湿地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数据和科学基础;3)已应用于长江河口国际重要湿地的湿地数据和信息的更新维护,并提交Ramsar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组织,履行了中国政府国际重要湿地保护责任和义务。

关于我们

研究团队面向数字海岸与海岸带可持续管理的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以全球、区域、国家和局地多尺度的河口和海岸典型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为对象; 集成光学、雷达、热红外多源多分辨多平台遥感数据,开展遥感智能识别和反演算法,遥感大数据与云计算以及全球海岸管理遥感应用研究; 揭示全球变化下海岸带自然系统和人文要素的地理空间分异规律、时空演化过程及特征; 掌握全球、区域和国家海岸带典型系统和要素种类、结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保护利用及动态变化,构建全球海岸空间数据科学共享平台; 拓展海岸带遥感科学理论技术体系,实施海岸带调查、监测、评价、规划、管控与决策应用; 为我国和全球区域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海岸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技支撑,服务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